巢湖有没有定制西装的-巢湖有没有定制西装的店铺
高考满分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是真的吗
网络综合 - 山东高考试题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很受关注。
2007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一反自行命题前3年的传统,在作文题的命制上直接给出题目———《季节》,要求考生写一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这个题目,看似平实,但要出彩却不容易。今年我省的考生在这个命题上的发挥如何昨天,2007年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工作结束,共评出12篇高分作文。让我们随着这12位考生的笔触,去品读他们眼中的“季节”,去看看考生们给我们怎样的答卷。
季节
怀念从前,季节总如歌般行吟。当春来到时,就有“桃之夭夭”的景致;当夏来到时,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机;当秋走近时,会有“晴空一鹤排云上”的诗情;当冬走近时,会有“窗含西岭千秋雪”的韵致。
那该是怎样的乐趣,怎样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弥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没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没有了流淌的床;清洁工扫得勤快,秋天的落叶没有了归根之所;扫雪车多了,冬天的雪没有了消融之家。
工厂的烟囱多了,挺拔的大树多了,宽阔的大道有了,山间宁静的小路没了。
哎,我们多么可怜啊。办公室一族无论严寒或酷暑,总有空调机调节室内温度。办公室似乎可以称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见那里面的空气如何的污浊!
一名演员,必须在酷夏顶着大太阳穿冬天的棉袄,还要对着摄影机微笑,显得“很温暖”。外面,明明大雪飘飘,她还要穿着清凉的夏装在台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怜的人哪!
季节,如此与他们格格不入。季节很艰难地想走近他们,他们有些人却用手一挥,摆开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财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们厌恶四季,一年到头只要能西装革履,风风光光就行。这些人,是季节该抛弃的人!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是可怜的。他们喜欢季节,可是他们的工作时间安排表上,没有安排与四季见面玩耍的时间。他们是被迫离开季节的。
能不可怜他们吗
什么时候,还能够有像李清照那样与朋友一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时光;什么时候,还有机会去原野桥畔领略“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清爽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设着,为何不给季节留一个空间,让他们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让季节在稻田走过,也让季节在城市与人为伴。
怀念从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节在城市扎根发芽,开花,如歌般行吟。
北京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三:小杯子大道理
杯子里先放了一块体积和它差不多大小的石头,石头与杯子的缝隙可以容纳沙子,当石头、沙子装满杯子,男孩根据沙子吸水、水能渗透沙子的科学规律,又在已经放满石头、沙子的杯中注入水。这样,从最初杯子空间被石头占据,进而被沙子、石头占据,最后被水、沙子、石头这几样“特性”鲜明的物质混合充满。
石头、沙子、水,这三种特征鲜明、特性互补的物体可以充满一个空杯子,但前提必须是先放石头,再放沙子,最后放水。故事中,当老师打破这个顺序和规律,先放沙子、水,并考问学生如果再想让石头也装进杯子里“该怎么放?”。结果,刚才那个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的男孩,没有中老师的“套”。“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男孩的举动,表面上看很简单。不就是重复第一次的做法步骤吗?为何刚才那个极具想象力极有创新意识的男孩,这回“走老路”,循规蹈矩了呢?这样的疑问正是故事想要给予读者的启示。套用一个流行述语,石头―沙子―水,最大限度的添满了杯子的空间。事实上,真正充满空杯子的是男孩的科学想象力,而男孩的科学想象力是建立在对物体特征充分把握、物质特性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建立在对科学占据空间的规律的基础上。这里的“科学占据空间”其实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一次物理小实验的中的成功运用。
当老师先放石头时,第一次问学生满了吗,这个男孩说没满,还可以放沙子。假如第二个被补充到杯子里的不是沙子而是水,会怎样呢?可想而知,石头、水“充满”的杯子是无法再补充沙子的,已经“满了的”杯子因为补充的沙子会使得杯中的水溢出。
一个空杯子,当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科学想象力,遵循“石头、沙子、水”的顺序,遵循物质特性派生的科学规律,我们就能够让杯子的空间得到最丰富的充满。反之,如果不顾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影响关联所固有的规律,只一味地想当然的“添满”,不仅达不到预想目的,而且会适得其反。
小小杯中折射的“科学发展观”,不也值得人类在工农业发展、环境保护、城市扩张的大课题上反思吗?为什么马路越修越宽而交通却越来越堵塞?为什么高层小区越建越密而人们的精神家园却越来越空虚?为什么太湖巢湖水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污染越来越严重?事实证明,“发展”不能不顾生态平衡,遵循科学规律才能发挥物质特性的潜能,否则就会事倍功半,甚至遭到“文明的惩罚”。
考试大-高考 - 北京高考试题
北京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四
杯中窥人生
一棵芦苇并不会快乐,当她快乐了,是因为她开始了思考。——题记
在一堂课上,老师往空杯中放一块石头,再向其中充入沙子,然后是加水。一个杯子装上石头满了吗?安于现状的人说满了;装进了沙子后满了吗?聪明的人说满了;善于思考的人说还可以加水。
这就是思维,这也就是人生!
人生就如这杯子,装进什么完全是自己个人的思维态度和想法。一样的人,只要有不一样的态度,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常常听见周围有人整天抱怨、指责、牢骚满腹:有人因为一点点小事而郁郁寡欢,心有芥蒂。实际上,就看你的杯子里到底装了什么并缺少了什么?
生活赋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鲜花和掌声,还有丛林和荒原,有时候是风平浪静,有时候也会波涛汹涌,这就是生活!5.12,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在中国汶川,这个时候,你的杯子里就要盛满勇气和力量,更要具有爱心,因为我们需要去面对灾难。司马迁身受宫刑而不倒,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文天祥历经磨难痴心不改,不指南方不肯休;5.12大地震,从不放弃一个生命的救援,让爱心随着时间流淌……
生活中还要装进宽容,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无论美丑,故能使天空宽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无论其大小,故能让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能使大海浩瀚无边。宽容是魅力之源,韩信是宽容的,锤炼出他的胸襟之美;天空是宽容的,才有了她的深邃之美;时间是宽容的,才有了她的延续之美……
有时候,人生的杯子是无限的,可以盛满许多,杯子也始终是不满的,人生就是在装进这许多沙子、石头和水之后,人生才会充实。一次失败的经历,让你装进了经验和教训;一次活动的成功,让你获得了快乐和成功;一次汶川大地震,让爱心潮涌,盛满了神州大地;当这些盛满你的人生之杯,你就是圆满的。
生活是由苦乐、美丑交织而成的经纬网,它穿越时空而光芒犹在。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只要我们能够在思考之中不断添加沙子、水和石头,人生就变得充实。
让我们一起来做好和充实我们的人生之杯吧!
考试大-高考 - 江西高考试题
江西2008年高考满分作文一
给人类的一封信
先生们/女士们:
晚上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小鼠标标——来自穴居田鼠家族中的一员,奉族长之命,向那些长期奋战在捕蛇一线、暗杀猫头鹰、追打黄鼠狼、虐猫一族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是你们不懈的努力,拓展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使我们的安全得到保障,让我们从忍饥挨饿、提心吊胆的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如今我们的家族日益壮大,广大农村已经被我们占领,到处活跃着我们兄弟姐妹们的身影。为了田鼠家族秋万代繁荣昌盛,我们需要开拓更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我很高兴地告诉大家,我们准备从“农村包围城市”,走进现代化的大都市中,享受文明生活,创造一个和谐美满的老鼠社会。各位也看见了,我们正逐渐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新生活,地球是属于我们的,你们人类靠边站去吧!
不要持怀疑态度,事实就摆在眼前。其一,我们鼠类的繁殖能力是很惊人的,而且没有计划生育,迟早有一天数量上要超过你们人类。其二,我们每一只老鼠都是具有超级杀伤力的细菌武器,我们随身携带几百种病原体,听说过鼠疫吗?那就是我们的杰作。其三,我们鼠类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高智商,人类老一套的捕鼠器和假耗子药根本吓不到我们。其四,我们鼠类是一个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群体,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是钢,可以无坚不摧。
作为一名夜生活丰富的田鼠,我不得不对社会的发展感慷不已,以前我以为只有我们鼠类和我们的老对头们喜欢过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现在你们人类也过上了这种生活,其内容比我们要丰富多了。
千百年来,我们和人类进行斗智斗勇,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考证,我们已经对人类种种恶习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已经被你们人类折磨的遍体鳞伤,我们鼠类义愤填膺,人鼠大战既将上演。我们誓要将人类赶出地球。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动物,我和你们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我们也有自己的梁祝传说,我正在和一只宠物波斯猫拍拖,有一天我在垃圾桶里听到有人在唱“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感觉你们太伟大了,我们家族的千年秘密你们都知道!让我听的如痴如醉,以至于忘记了和波斯猫的约会,她大发脾气要甩了我,还好我及时想起族长说过“没有不吃腥的猫”,只好把好不容易弄到手的一只珍贵鱼头送给她,她才破涕为笑。
今晚的星星真亮啊!糟了,约会的时间到了。穴居太小就不邀请各位来我家作客了,各位如有邀我之意,不妨准备好美味佳肴我必如期依约前往。就写到这儿吧,去晚了波斯猫一生气没准又甩了我,像我这样没有名车别墅的无名小辈找个女朋友真的很不容易啊!有空再聊。拜拜!
另,回信放到垃圾桶即可。
和人类亲密接触的小鼠标标
鼠年鼠月鼠日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 穷二代是什么意思
穷二代的18条标准: 1、在各种拼爹游戏中失败。尤其是消费和就业方面劣势更加明显。 2、感到当农民工和大学生区别不大,于是勇敢地放弃高考。 3、别人说:家里钱不是问题;你说:问题是家里没钱。 4、寒暑假,经常需要到田里收庄稼或在城里打工挣学费。 5、有当城管的冲动,好罩着天天被驱逐的父母。 6、经常有扼住命运喉咙的冲动,但每次喉咙都被命运扼住。 7、如果读过《红楼梦》,最受触动的应该是晴雯的判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8、对“宁当富人三奶,不嫁穷人”说法强烈认同。 9、从不思考永远有多远这样的蠢问题,却经常为明天发愁。 10、经常看《读者》之类的“心灵鸡汤”,但好多姐妹为生活所迫成了“鸡”。 11、在城市经常被取笑甚至欺负。熟悉各种人的白眼。 12、从迷恋个人奋斗到觉得奋斗根本改变不了命运。 13、最熟悉的交通工具是农用车、火车和长途大巴,经常仰望天空看飞机却没坐过。 14、熟悉人民币分币的购买力。 15、有仇富心理,并十分痛恨贪官,觉得他们不仅夺取了你父辈的财富,更夺取了你翻身的机会。 16、害怕自己尤其是家人生病,特别是慢,因为没医保。 17、。家里往往有没有户口的兄弟姐妹。 18、大体认同这样一种说法: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双手解决,无法反抗就要学会接受。 留守儿童穷二代的主力军: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穷二代是什么意思2 穷二代:别让我输在起跑线 穷二代、富二代、体制外的二代与体制内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带来的代际分化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面对代际分化?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二代”群体,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揭示代际分化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游荡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二代农民工向往城市 却因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纳 快两年了,王东一直在北京朝阳区金盏乡打工。上世纪90年代,王东的父母就从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盏乡打工。几年后,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并在民工子弟学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由于没有北京户口,小王在北京无法高考,所以初中毕业后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学,并在当地考上了大专。2009年,大专毕业的他又回到了金盏乡,但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厂打零工。 没有户口,意味着王东不能享受到北京市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父母都是外来的民工,王东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买房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谈到以后的生活,王东一脸茫然:“我不想回老家生活了,但在城市里也看不到发展前途,先在这边熬着,慢慢找机会吧。” 王东的生活状态,正是大多数二代农民工的真实写照。这些年,确实有一些二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穷、成就了事业,但大多数人还是由于家庭条件差、生存状况难而游荡在城乡之间,成为“边缘人”。他们来自农村,却由于长期在城市生活而对农村疏远;他们向往城市,却因生活压力、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市所接纳,很难分享现代生活的快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父辈相比,二代农民工也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他们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会穿西装、打领带,喜欢使用新款手机,普通话说得不错。除了干活,他们还喜欢考虑自己的将来,尽管这种筹划往往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李焕今年18岁了。自打他记事起,父母就把他留在山东的爷爷奶奶家,自己则外出打工。由于缺乏督促管教,李焕学习很不好,上到初中就不愿意再继续读书了,索性随父母来到了北京。 “刚来的时候,一下就被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迷住了,特别兴奋。”李焕说。但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北京虽好,属于他们家的却不多,他父母在北京通州区打工,住的房间又小又乱,每天累得回来倒头就睡,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16岁的时候,李焕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父母打工的厂里做杂工,干了不到三个月,他不做了。“活太累,我根本干不下来。”李焕说,之后他在餐厅干过服务员,在大街上分发过广告单,工作总是换来换去。 谈到今后的打算,李焕倒是很干脆:“走一步看一步,还能有什么打算?现在对我来说,不指望能在北京安家、落户、买房子,就希望赚一些本钱,以后可以做生意。” 专家认为,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贪图享受,他们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政府应当加速户籍、就业、医疗、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为他们在城市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找工作莫成“拼爹”游戏 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近期,网络上有两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共鸣。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了家庭较穷的人努力多年才达到和出身富裕者一样的生活水平。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后来,网络上又出现一篇题为《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作者详述自己上大学及毕业后的生活窘状,反映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任其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号。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据某媒体在北京、浙江、河南等地7所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500名受访者中有70%的人认为,在就业应聘中或多或少遭遇过来自家庭状况的压力,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 杜纯是四川一所高校新闻系的研究生。从研二开始,他便到北京某媒体实习。由于机会难得,杜纯平时工作就非常勤奋,急活、累活抢着干,从不抱怨。他的表现得到认可,实习单位口头许诺他毕业后可以来工作。然而,到最后应聘阶段,杜纯却并未得到任何职位。事后他才得知,最后入围的人大多有关系,至少也得到相关领导的推荐,而他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相比而言,孙宇算是很幸运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农家孩子,孙宇去年大学毕业后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一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工作,福利待遇都很不错。但入职培训时,他看见好几位并没有在之前的笔试、面试中出现的新同事。他以为对方是补招的员工,后来听同事一说才知道,人家家里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了,“笔试、面试都不用参加,指标都是从总部直接下来的。”孙宇说。 工作后,孙宇也有一点郁闷。由于不愿得罪那些有关系的新同事,经常得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累得要命不说,干得不好还要挨批评。”孙宇说,“但像我这样既没关系、又没背景的‘贫二代’,除了拼命工作,还能怎么办呢?再说,我现在的工作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学生们在看待“就业难”时都很理性,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他们对由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导致的招聘失败,并没有多少怨言。但是,如果因为家庭背景不如别人而落败,总会感觉心气儿不顺。 某高校一位大学老师坦言,一般情况下,从“最底层”上升到“大众层”比较容易,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相应回报。“从我教过的研究生来看,他们在毕业之初想进入学术界、机关或媒体,开始自己的事业历程,并不是难事。但再想往上发展,就不那么简单了。个人努力只是参考因素之一。”这位老师说,我们不否认其中一部分人会成功突围、脱颖而出,但更多的人只能按部就班,“泯然众人矣”。 当然,反过来说,只靠“关系”也不行,如果能力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关系”也不会那么好使。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从事学生工作的杨老师认为,虽然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穷二代”和某些人比起来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只要调整好心态,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逐步改善经济状况。“拼爹”游戏固然存在,但在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减少“贫穷世袭”的忧虑 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前不久,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公开表态不愿生育“穷三代”,理由是“穷二代”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注定要在艰难的环境下挣扎,改变世袭贫困命运难上加难。再说,本来已是“房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成了“孩奴”,岂不一辈子活在“奴隶社会”? 或许有人说,不愿生育“穷三代”暴露出一些年轻人只懂现实享受、心理素质太差、对未来预期过于悲观。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与其讨论“穷二代”为什么没有信心生育,不如正视他们对改善生活、期待公平的呼唤。不愿生育“穷三代”,生动反映了他们对贫穷代际传递、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忧虑。 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郭大水教授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 专家分析,近10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这是造成“穷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从根本上说,阶层固化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改革。多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也配置到经济领域。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严重侵蚀了人们公平获得资源的机会。美国、日本和拉美在经济起飞后最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源就在于是否及时、正确地实施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建设。 郭大水认为,目前很多制度设计都在积极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游戏还须加强制度约束,增强就业市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要从最基层开始,促进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消弭不同二代之间的鸿沟,让“穷二代”感到生活有奔头,相信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穷二代”人力资本弱、社会资源少,要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困境很难。这需要外部力量的导入。郭大水建议,政府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市立足的一技之长。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
人的幸福感是怎么来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一种满足的感觉,是精神上的享受,那么这样的感觉是怎么来的呢? 是和别人比出来的。一个人,把自己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和周围人进行比较,觉得比别人高,比别人好,那么自己就觉得幸福。 例如,一个人的老婆比别人的老婆都漂亮,贤惠,那么他就觉得很幸福,很满足。再例如,一个人身体非常健康,而别人经常生病,那么他就觉得自己很幸福。 上面的两个例子,老婆漂亮不漂亮,身体健康不健康,不属于社会经济建设方面的内容,所以本文这里就不再论述了。本文这里只论述与社会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 与社会经济建设有关的内容,就是人们在生活条件的的好坏,例如吃的怎样,穿的怎样,玩的怎样,住的怎样,用的怎样。 例如,一个人有轿车,而周围人没有,那么他就觉得高人一等,就觉得非常幸福。 注意,这里的比,只是同时代的人相比,不是和前时代、后时代的人相比。而且这里的相比,还是有范围的。例如和周围人相比;一个团体内的人相比,一个国家内的人相比,(或全世界的人相比)。 例如,唐朝有一个大财主,坐的是木轮马车,而坐木轮马车,在当时是很高档的,而且很少有人有马车,所以这个大财主就觉得非常幸福。而我们现在,假设有一个人,有胶轮马车坐,比那个大财主的马车还要高级,可是你说这个人能觉得幸福吗?不能。因为,胶轮马车,在现代太土了,周围的人都瞧不起。所以,这样的比较,只能是和同时代的人相比,不是和不同时代的人相比。 再例如,你在你们市是最富裕的,当然你觉得非常幸福,非常满足,虽然你比美国的比尔盖茨差多了,但是他毕竟太遥远了,不大影响你在本地的富裕地位,所以他不大影响你的满足感,幸福感。所以,这样的比较,只要和周围人相比就行,而不是和远方的人相比。 因为幸福是比较出来的,所以它就和人的绝对的物质生活条件没关系,只和相对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关系。 比方说,你周围的人只有286的电脑,而你有386的电脑,那么你就觉得很自豪,很满足,当然也就很幸福,你会经常向周围人夸耀你的电脑运行速度是如何如何快。可是,当周围人都有奔5电脑时,你就觉得你这386电脑太慢了,太老土了,你也就没有幸福的感觉了。同样的一台386电脑,为什么前面你觉得它很好,而到后面就觉得它很不好呢,它给你的幸福感不一样呢?这就是比出来的。所以,幸福不取决于绝对的物质生活条件,而是取决于相对的物质生活条件。 南美洲有一种卷尾猴,一次,实验员拿同样的黄瓜片给两个卷尾猴吃,每次分别只给它们两个一片,每次两个都吃得很香甜。后来,实验员拿葡萄给一个猴子,而继续给另一个猴子黄瓜片,这个猴子就非常气愤,把黄瓜片打得老远。这次它就认为黄瓜片非常不好吃。这也是比较出来的。 一群人,如果大家都吃窝头,那么大家就吃得很香甜,觉不到有什么不满足的。如果有人吃馒头,有人吃窝头,那么吃窝头的就觉得很痛苦。 一群人,如果都穿着带补丁的破衣服,那么大家就没有一个觉得自己苦,自己不幸福,大家都能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可是,如果其中有几个西装革履的,那么其他人就觉得自己很难看。 60年代以前,包括解放前的几千年里,交通工具很少,当然自行车也很少,很多人都是步行。上班、上学、开会、走亲戚、赶考都是步行。例如,我们这里离城市上百里,解放前,我们这里有到城市做买卖的,都是步行,挑着上百斤的担子,半夜就赶路,晚上很晚才回到家。可是,这样的步行,大家都不觉得怎么苦,怎么累。而现在,要是步行两里路,都觉得很远,很累,这也是比较出来的。 如果上面这个例子大家不好理解,我再拿唐朝的那个财主举个例子。唐朝的那个财主,坐马车,他就觉得非常舒服,非常满足,非常快。可是,如果今天的人坐马车,那么他就会觉得很累,很慢,很不舒服,很不满意。坐的是同样的车,为什么在唐朝时不觉得累,而在现在觉得累呢?还是和同时代的人比较的结果。 如果大家都是天生下来就腿疼,那么大家都不会觉得苦,照样都很高兴。如果有一个腿不疼的,他会觉得自己有病,非花钱请医生把自己的腿治疼不可。 如果大家都饿肚子,那么大家也不会觉得自己苦,也照样都很高兴。可是,如果有一些人天天大鱼大肉吃得很饱,那么其他的人就觉得很不满足,很痛苦。 这就是人性。许多人要和我大讲人性,这样的人性你们懂吗? 6、70年代过来的人,经常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他们很多人都说那时很幸福,很满足,而今天的很多人就不明白,说,那时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怎么能幸福呢?今天的这些人不知道幸福是怎么回事。 6、70年代,虽然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大家都是这样,包括干部也是这样。例如,我们这个公社的书记,我还知道他的名字,他就穿的很破旧,夏天经常穿一件用秫秸皮编织的衣服——我们这里把这种衣服叫“老鹰翅”——和社员一起劳动,所以社员也就没有觉得自己痛苦。 如果说6、70年代的生活水平很差,就没有幸福可言,那么今天的人说自己幸福,也同样是假的。因为,50年后的生活水平更高了,那时的人就会认为现在的人说自己幸福全是假话。他们同样也会笑话:“21世纪初的人说自己很幸福,哈哈,那时也有幸福可言?轿车是那么慢,从南京到北京得开20小时,累也累了。”所以,不能因为6、70年代的生活差,就说那个时代的人不幸福。 而今天的群众,虽然吃的穿的都比那时好多了,可是,周围的人,有高楼别墅的,有山珍海味吃着,有皮大衣穿着,那么群众就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很不满足了,甚至很气愤了。当然,“幸福度”就比过去下降很多。 而这个时候,你如果硬让群众觉得幸福,对群众说,你们的生活水平比过去好多了,你们还不应该感到幸福吗?可是这个时候,群众还是幸福不起来。比方说,大家都有286电脑,你也有,那么你就觉得很幸福。可是,后来,你的电脑升到386了,而别人的电脑都升到奔5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觉得很不满意了。而这个时候,当有人对你说:“你的电脑比过去好多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你应该感到很幸福啊。”你听了他的话,是不是想打他俩嘴巴? 再打个比方。假设上帝在造人的时候,把人的身高都定为1米,那么这样的社会就没有一个觉得自己矮,没有一个对自己的个头不满意。假设有一天,所有人都长到3米高了,就一个人还是1米高,那么他就要被歧视,就觉得很不满意。假设他到上帝那里去诉苦,要把自己的身高长到10米。上帝答应了他。可是,当他回到人间时,发现其他人的身高都长到100米了,那么这时他会为他增高的这9米感到欣慰吗?怎么可能。 一支部队里,官兵平等,要吃野菜,都吃野菜,那么官兵都会不觉得痛苦,反而还会乐融融的。如果士兵吃馒头,当官的吃面包,那么士兵就会非常气愤,战斗力也就立即完蛋。春秋的大将吴起,天天和士兵同吃同睡,所以他的部队无敌于天下。另一支部队,吃得很好,可是官兵不平等,那么上面那支官兵同吃野菜的部队里的士兵,并不一定稀罕这支部队,他们就喜欢这支部队里的这个平等制度。或许有些士兵看这支部队吃的好,到这里来,刚来时,可能感觉很好,可是因为不平等,经常受歧视,时间长了,他还会想念那支部队,想念那样的平等制度。 朝鲜人民感到自己很幸福,可是咱们许多人就不信,说:“朝鲜那么穷,有什么幸福可言?说朝鲜人民感到幸福,都是骗人的。”这也是不理解幸福的来源。 这里再来说说上面提到的“幸福度”这个词。如果我们把全社会里一个最富裕,最满足的一个大财主的幸福度定为1,那么这个社会里那个最贫穷,最不满足的人的幸福度就是0,其他人的幸福度在0—1之间。有了幸福度这个词,就好说事了。唐朝的那个大财主,有马车坐,生活水平在唐朝是很高的,所以他的幸福度就接近1。而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随便抓来一个下岗工人,他可能就有机动三轮车开,比马车好多了,还有电视,还有电风扇,还有电话,比那个财主的生活好多了,那个财主在夏天,想吃块冰糕解暑都没有,可是,这个下岗工人能有那个财主感到满足,感到幸福吗?没有。这个工人的幸福度接近于0。 所以,幸福是同时代相比较的结果,是同时代相对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较的结果,不是绝对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的。除非全世界只有一个人,他才会为他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感到幸福。 既然人的幸福是同时代的人相互比较出来的结果,那么有人幸福,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好,就必然有人不幸福,必然有人比其他人生活差。所以,一个社会,要想使人人都幸福,就必然得使人人的生活水平几乎一样,没有差距。所以,只有人人在经济生活水平上都平等的社会,才是人人都幸福的社会。一提到人人平等,反对者就好说,你想平等,就回到6、70年代啃窝头去吧。这样的说法,是无知的说法,或者是故意地歪搅胡缠。人人平等,是一种制度,和经济
上层社会的人是不是特别爱孤立人
阶级固化,上流社会已经把利益分配光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太复杂了
穷二代、富二代、体制外的二代与体制内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带来的代际分化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面对代际分化?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二代”体,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揭示代际分化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编者
游荡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二代农民工向往城?却因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所接纳
快两年了,王东一直在朝阳区金盏乡打工。上世纪90年代,王东的父母就从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盏乡打工。几年后,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并在民工子弟学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由于没有户口,小王在无法高考,所以初中毕业后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学,并在当地考上了大专。 年,大专毕业的他又回到了金盏乡,但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厂打零工。
没有户口,意味着王东不能享受到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父母都是外来的民工,王东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每月多元的工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谈到以后的生活,王东一脸茫然:“我不想回老家生活了,但在城里也看不到发展前途,先在这边熬着,慢慢找机会吧。”
王东的生活状态,正是大多数二代农民工的真实写照。这些年,确实有一些二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穷、成就了事业,但大多数人还是由于家庭条件差、生存状况难而游荡在城乡之间,成为“边缘人”。他们来自农村,却由于在城生活而对农村疏远;他们向往城,却因生活压力、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所接纳,很难分享现代生活的快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父辈相比,二代农民工也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他们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会穿西装、打领带,喜欢使用新款,普通话说得不错。除了干活,他们还喜欢考虑自己的将来,尽管这种筹划往往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李焕今年18岁了。自打他记事起,父母就把他留在山东的爷爷奶奶家,自己则外出打工。由于缺乏督促管教,李焕学习很不好,上到初中就不愿意再继续读书了,索性随父母来到了。
“刚来的时候,一下就被丰富多彩的城生活迷住了,特别兴奋。”李焕说。但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虽好,属于他们家的却不多,他父母在通州区打工,住的间又小又乱,每天累得回来倒头就睡,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16岁的时候,李焕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父母打工的厂里做杂工,干了不到三个月,他不做了。“活太累,我根本干不下来。”李焕说,之后他在餐厅干过服务员,在大街上分发过单,工作总是换来换去。
谈到今后的打算,李焕倒是很干脆:“走一步看一步,还能有什么打算?现在对我来说,不指望能在安家、落户、子,就希望赚一些本钱,以后可以做生意。”
专家认为,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贪图享受,他们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应当加速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为他们在城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找工作莫成“拼爹”游戏
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近期,网络上有两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共鸣。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了家庭较穷的人努力多年才达到和出身富裕者一样的生活水平。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后来,网络上又出现一篇题为《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作者详述自己上大学及毕业后的生活窘状,反映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任其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uot;拼爹&uot;游戏”。据某媒体在、浙江、河南等地7所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名受访者中有70%的人认为,在就业应聘中或多或少遭遇过来自家庭状况的压力,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
杜纯是四川一所高校新闻系的研究生。从研二开始,他便到某媒体实习。由于机会难得,杜纯平时工作就非常勤奋,急活、累活抢着干,从不抱怨。他的表现得到认可,实习单位口头许诺他毕业后可以来工作。然而,到最后应聘阶段,杜纯却并未得到任何职位。事后他才得知,最后入围的人大多有关系,至少也得到相关领导的推荐,而他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相比而言,孙宇算是很幸运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农家孩子,孙宇去年大学毕业后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一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工作,福利待遇都很不错。但入职培训时,他看见好几位并没有在之前的笔试、面试中出现的新同事。他以为对方是补招的员工,后来听同事一说才知道,人家家里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了,“笔试、面试都不用参加,指标都是从总部直接下来的。”孙宇说。
工作后,孙宇也有一点郁闷。由于不愿得罪那些有关系的新同事,经常得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累得要命不说,干得不好还要挨批评。”孙宇说,“但像我这样既没关系、又没背景的&uot;贫二代&uot;,除了拼命工作,还能怎么办呢?再说,我现在的工作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学生们在看待“就业难”时都很理性,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他们对由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导致的招聘失败,并没有多少怨言。但是,如果因为家庭背景不如别人而落败,总会感觉心气儿不顺。
某高校一位大学老师坦言,一般情况下,从“最底层”上升到“大众层”比较容易,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相应回报。“从我教过的研究生来看,他们在毕业之初想进入学术界、机关或媒体,开始自己的事业历程,并不是难事。但再想往上发展,就不那么简单了。个人努力只是参考因素之一。”这位老师说,我们不否认其中一部分人会成功突围、脱颖而出,但更多的人只能按部就班,“泯然众人矣”。
当然,反过来说,只靠“关系”也不行,如果能力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关系”也不会那么好使。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从事学生工作的杨老师认为,虽然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穷二代”和某些人比起来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只要调整好心态,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逐步改善经济状况。“拼爹”游戏固然存在,但在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减少“贫穷世袭”的忧虑
增强就业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前不久,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公开表态不愿生育“穷三代”,理由是“穷二代”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注定要在艰难的环境下挣扎,改变世袭贫困命运难上加难。再说,本来已是“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成了“孩奴”,岂不一辈子活在“奴隶社会”?
或许有人说,不愿生育“穷三代”暴露出一些年轻人只懂现实享受、心理素质太差、对未来预期过于悲观。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与其讨论“穷二代”为什么没有信心生育,不如正视他们对改善生活、期待公平的呼唤。不愿生育“穷三代”,生动反映了他们对贫穷代际传递、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忧虑。
南开大学管理学院的郭大水教授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
专家,近10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这是造成 “穷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从根本上说,阶层固化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改革。多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也配置到经济领域。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严重侵蚀了人们公平获得资源的机会。美国、日本和拉美在经济起飞后最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源就在于是否及时、正确地实施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建设。
郭大水认为,目前很多制度设计都在积极保护弱势体权益,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游戏还须加强制度约束,增强就业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要从最基层开始,促进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消弭不同二代之间的鸿沟,让“穷二代”感到生活有奔头,相信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穷二代”人力资本弱、社会资源少,要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困境很难。这需要外部力量的导入。郭大水建议,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立足的一技之长。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对弱势体的保护作用。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贫穷,本不该继承
杜海涛
贫穷的继承是可怕的,如果贫穷者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机制,其危险性更加可怕。改变命运,“穷二代”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支持与搀扶
“价高涨,让我们无奈、彷徨;曾经的理想更加遥远。三十难立的痛楚自己知道,‘穷二代’的挣扎谁人知晓?”网上,一位年届而立的“穷二代”帖子,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更多80后步入而立之年。是有有车,职场得意,还是婚姻美满?一个“立”字,让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面临沉重的压力。
三十“难”立,对“穷二代”更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收入差距也在加大。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元,收入明显低于他们的父辈。而即便念完了大学,对多数农村家庭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来说,毕业后仍然面临着就业、成家等一系列难题。和其他阶层的二代相比,他们总是处于弱势。
“穷二代”是财富、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抓住机会的“富一代”积累了资本,通过传承给“富二代”,使其获得财富优势;而“贵二代”依靠父辈掌握的社会资源,享有更多的优先权。“穷二代”收入少、起点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穷二代”更是机会不够公平的问题。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教育投入欠缺,使本来就不处在相同起跑线上的“二代”之间竞争雪上加霜。即便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高昂的学费也使很多家庭难以支撑。由于缺少人脉资源,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更加恶化了“穷二代”的处境。再加上价涨、物价高、看病难等一系列民生难题,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活信心。
贫穷的继承是可怕的,如果贫穷者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机制,其危险性就更可怕。没有人脉资源、缺乏社会支撑的“穷二代”,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改变自身命运。在这个过程中,单凭“穷二代”单打独斗难以实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支持与搀扶。
一方面,全社会要为“穷二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障,容他们有回身的余地;更重要的,是创造公平的机会,让“穷二代”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因为相对于收入差距拉大等结果的不平等,人们更不能容的是机会的不平等。户籍限制、就业门槛……在机会不平等的背后,实际上剥夺的是个人发展的选择权,是个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资格。这是阶层固化、代际分化的根本源头。
保障机会公平,当务之急是重视教育。不仅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更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其次,铲除就业、户籍、住等门槛,约束权力滥用,严防滋生,为每个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阶层跃升提供同样的可能,从源头上祛除“穷二代”的“贫困心病”,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穷二代”自身也应发扬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敢于拼搏,永不言弃,努力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
我为什么要努力,要拼了命的往社会的上层爬
阶级固化,上流社会已经把利益分配光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太复杂了
穷二代、富二代、体制外的二代与体制内的二代……因家庭出身不同带来的代际分化已成为转型期中国的突出问题。造成二代分化的原因是什么?各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面对代际分化?近日,本报记者走进“二代”群体,了解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特点,揭示代际分化的深层原因,探讨解决的途径和办法。 编者
游荡在城乡之间的“边缘人”
二代农民工向往城?却因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所接纳
快两年了,王东一直在朝阳区金盏乡打工。上世纪90年代,王东的父母就从安徽巢湖老家到金盏乡打工。几年后,他随父母来到这里,并在民工子弟学校读完了小学和初中。但由于没有户口,小王在无法高考,所以初中毕业后只能回安徽老家上学,并在当地考上了大专。 2009年,大专毕业的他又回到了金盏乡,但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只能在附近的小厂打零工。
没有户口,意味着王东不能享受到民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父母都是外来的民工,王东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谈到以后的生活,王东一脸茫然:“我不想回老家生活了,但在城里也看不到发展前途,先在这边熬着,慢慢找机会吧。”
王东的生活状态,正是大多数二代农民工的真实写照。这些年,确实有一些二代农民工通过自身努力摆脱了贫穷、成就了事业,但大多数人还是由于家庭条件差、生存状况难而游荡在城乡之间,成为“边缘人”。他们来自农村,却由于在城生活而对农村疏远;他们向往城,却因生活压力、户籍、家庭背景等原因不被城所接纳,很难分享现代生活的快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与父辈相比,二代农民工也有自身显著的特点。他们接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会穿西装、打领带,喜欢使用新款,普通话说得不错。除了干活,他们还喜欢考虑自己的将来,尽管这种筹划往往都是一个遥远的梦想。
李焕今年18岁了。自打他记事起,父母就把他留在山东的爷爷奶奶家,自己则外出打工。由于缺乏督促管教,李焕学习很不好,上到初中就不愿意再继续读书了,索性随父母来到了。
“刚来的时候,一下就被丰富多彩的城生活迷住了,特别兴奋。”李焕说。但没多长时间,他就发现虽好,属于他们家的却不多,他父母在通州区打工,住的间又小又乱,每天累得回来倒头就睡,几乎没有空闲时间。
16岁的时候,李焕拥有了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父母打工的厂里做杂工,干了不到三个月,他不做了。“活太累,我根本干不下来。”李焕说,之后他在餐厅干过服务员,在大街上分发过单,工作总是换来换去。
谈到今后的打算,李焕倒是很干脆:“走一步看一步,还能有什么打算?现在对我来说,不指望能在安家、落户、子,就希望赚一些本钱,以后可以做生意。”
专家认为,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困惑,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要求他们回到农村,安心务农;也不能一味指责他们贪图享受,他们有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权利。应当加速户籍、就业、、社会保障、农村土地等相关制度的改革,尽快消除造成城乡差别和工农不平等的体制性障碍,逐步打破城乡二元管理模式,为他们在城提供更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找工作莫成“拼爹”游戏
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往往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近期,网络上有两篇文章引起很多人共鸣。一篇是《我用了18年,才可以和你一起喝咖啡》,描述了家庭较穷的人努力多年才达到和出身富裕者一样的生活水平。这是高考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后来,网络上又出现一篇题为《我用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作者详述自己上大学及毕业后的生活窘状,反映了由于家庭出身不同而带来的巨大差距,任其怎样努力都无济于事。
“知识改变命运”,曾经是多么响亮的一句口。如今,这句曾经被无数人奉为真理的话语,却引来了诸多质疑。近年来,很多大学毕业生发现,一定程度上来说,决定他们就业状况的不再是成绩、能力,而是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套用一句网络语:“找工作变成了比拼父辈财富和权势的"拼爹"游戏”。据某媒体在、浙江、河南等地7所高校进行的一项调查,500名受访者中有70%的人认为,在就业应聘中或多或少遭遇过来自家庭状况的压力,65%的应届毕业生表示最担心家庭状况使自己在求职应聘中处于不利地位。
杜纯是四川一所高校新闻系的研究生。从研二开始,他便到某媒体实习。由于机会难得,杜纯平时工作就非常勤奋,急活、累活抢着干,从不抱怨。他的表现得到认可,实习单位口头许诺他毕业后可以来工作。然而,到最后应聘阶段,杜纯却并未得到任何职位。事后他才得知,最后入围的人大多有关系,至少也得到相关领导的推荐,而他没有任何人脉资源,只能接受这一结果。
相比而言,孙宇算是很幸运的。作为一个没有任何“关系”的农家孩子,孙宇去年大学毕业后过五关斩六将,成功进入一家国有大型金融企业工作,福利待遇都很不错。但入职培训时,他看见好几位并没有在之前的笔试、面试中出现的新同事。他以为对方是补招的员工,后来听同事一说才知道,人家家里早就把工作安排好了,“笔试、面试都不用参加,指标都是从总部直接下来的。”孙宇说。
工作后,孙宇也有一点郁闷。由于不愿得罪那些有关系的新同事,经常得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活儿。“累得要命不说,干得不好还要挨批评。”孙宇说,“但像我这样既没关系、又没背景的"贫二代",除了拼命工作,还能怎么办呢?再说,我现在的工作已经让很多人羡慕了。”
记者采访时发现,大学生们在看待“就业难”时都很理性,认为是多种因素导致了这一现象,他们对由于能力不足、经验不够导致的招聘失败,并没有多少怨言。但是,如果因为家庭背景不如别人而落败,总会感觉心气儿不顺。
某高校一位大学老师坦言,一般情况下,从“最底层”上升到“大众层”比较容易,只要付出努力总会有相应回报。“从我教过的研究生来看,他们在毕业之初想进入学术界、机关或媒体,开始自己的事业历程,并不是难事。但再想往上发展,就不那么简单了。个人努力只是参考因素之一。”这位老师说,我们不否认其中一部分人会成功突围、脱颖而出,但更多的人只能按部就班,“泯然众人矣”。
当然,反过来说,只靠“关系”也不行,如果能力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关系”也不会那么好使。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从事学生工作的杨老师认为,虽然每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出身,“穷二代”和某些人比起来没有背景、没有关系,但只要调整好心态,通过后天的努力也可以逐步改善经济状况。“拼爹”游戏固然存在,但在现状没有明显改观的情况下,不能只会抱怨、应该更加积极,“穷二代”更应关注自身能力的提高。
减少“贫穷世袭”的忧虑
增强就业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前不久,一些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在网络上公开表态不愿生育“穷三代”,理由是“穷二代”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注定要在艰难的环境下挣扎,改变世袭贫困命运难上加难。再说,本来已是“奴”,如果生了孩子,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就成了“孩奴”,岂不一辈子活在“奴隶社会”?
或许有人说,不愿生育“穷三代”暴露出一些年轻人只懂现实享受、心理素质太差、对未来预期过于悲观。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与其讨论“穷二代”为什么没有信心生育,不如正视他们对改善生活、期待公平的呼唤。不愿生育“穷三代”,生动反映了他们对贫穷代际传递、社会阶层日益固化的忧虑。
南开大学管理学院的郭大水教授认为,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现在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阶层固化,底层社会成员改变地位、向上流动的机会在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代际之间的社会壁垒,造成教育等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如果这种状况得不到改变,对于促进社会阶层合理流动、社会和谐稳定都非常不利。”
专家,近10年来,中国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基尼系数已接近0.5,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收入增长严重滞缓,这是造成 “穷二代”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体制障碍让社会流动机会减少、流动成本提高。例如,教育是现代社会流动的最主要机制,然而,由于高校扩招后全面收费以及就业难的出现,贫困家庭子女通过教育向上流动也越来越难了。
从根本上说,阶层固化产生的原因是社会建设远远滞后于经济改革。多年来,我们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际上过于追求增长速度,把应该配置到社会领域的资源也配置到经济领域。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严重侵蚀了人们公平获得资源的机会。美国、日本和拉美在经济起飞后最终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根源就在于是否及时、正确地实施体制改革和加强社会建设。
郭大水认为,目前很多制度设计都在积极保护弱势群体权益,例如严格的公务员招考制度、劳动合同法的颁布等,但当务之急要强化实施。遏制愈演愈烈的“拼爹”游戏还须加强制度约束,增强就业场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加大对就业“关系户”的惩罚力度。要从最基层开始,促进社会成员的合理流动,消弭不同二代之间的鸿沟,让“穷二代”感到生活有奔头,相信可以凭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值得注意的是,“穷二代”人力资本弱、社会资源少,要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摆脱困境很难。这需要外部力量的导入。郭大水建议,应该加强对“穷二代”的人力资本投入,特别是加强对二代农民工的培训,使他们拥有可以在城立足的一技之长。同时,加快户籍制度等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发挥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作用。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贫穷,本不该继承
杜海涛
贫穷的继承是可怕的,如果贫穷者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机制,其危险性更加可怕。改变命运,“穷二代”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支持与搀扶
“价高涨,让我们无奈、彷徨;曾经的理想更加遥远。三十难立的痛楚自己知道,‘穷二代’的挣扎谁人知晓?”网上,一位年届而立的“穷二代”帖子,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更多80后步入而立之年。是有有车,职场得意,还是婚姻美满?一个“立”字,让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面临沉重的压力。
三十“难”立,对“穷二代”更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财富不断增加,但收入差距也在加大。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一份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显示,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月收入为1748元,仅为城镇企业职工平均月收入的57.4%;同时也比传统农民工低167元,收入明显低于他们的父辈。而即便念完了大学,对多数农村家庭和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来说,毕业后仍然面临着就业、成家等一系列难题。和其他阶层的二代相比,他们总是处于弱势。
“穷二代”是财富、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抓住机会的“富一代”积累了资本,通过传承给“富二代”,使其获得财富优势;而“贵二代”依靠父辈掌握的社会资源,享有更多的优先权。“穷二代”收入少、起点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穷二代”更是机会不够公平的问题。一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教育投入欠缺,使本来就不处在相同起跑线上的“二代”之间竞争雪上加霜。即便通过努力学习考上大学,高昂的学费也使很多家庭难以支撑。由于缺少人脉资源,毕业即失业的现实,更加恶化了“穷二代”的处境。再加上价涨、物价高、看病难等一系列民生难题,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活信心。
贫穷的继承是可怕的,如果贫穷者缺乏改变命运的机会和机制,其危险性就更可怕。没有人脉资源、缺乏社会支撑的“穷二代”,必须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改变自身命运。在这个过程中,单凭“穷二代”单打独斗难以实现,这需要全社会共同的支持与搀扶。
一方面,全社会要为“穷二代”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完善失业救济与社会保障,容他们有回身的余地;更重要的,是创造公平的机会,让“穷二代”看到改变命运的希望。因为相对于收入差距拉大等结果的不平等,人们更不能容的是机会的不平等。户籍限制、就业门槛……在机会不平等的背后,实际上剥夺的是个人发展的选择权,是个人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资格。这是阶层固化、代际分化的根本源头。
保障机会公平,当务之急是重视教育。不仅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更要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其次,铲除就业、户籍、住等门槛,约束权力滥用,严防滋生,为每个人参与社会竞争、实现阶层跃升提供同样的可能,从源头上祛除“穷二代”的“贫困心病”,让他们放下包袱、轻松前行。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穷二代”自身也应发扬父辈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敢于拼搏,永不言弃,努力在未来的竞争中把握自己的命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