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高原民族定做服装店在哪-拉萨高原民族定做服装店
去西藏旅游的最佳时间,西藏旅游拍照穿什么衣服美
1、西藏每年最好的旅游时间是三月底到四月中旬的林芝桃花节,和6月初到10月中旬,从风景和气候来讲,是最好的。
冬季风沙大,空气干燥,含氧量少,身体会感觉不舒服。
2、西藏拍照漂亮的衣服最好不要穿短裙和短裤,同时进入西藏任何寺庙都是要求穿衣盖过膝盖的。到了西藏太阳帽和墨镜都是少不了的。女士穿藏族和尼泊尔特色的裙子拍照都非常不错,外加买一条披肩,防晒又美丽、
3、穿藏装拍艺术写真那也是美哒哒的。
4、西藏处处是美景,蓝天白云,草原,雪峰,圣湖,穿平时的衣服拍照也是很不错的。
希望以上的回答可以帮到您,189西藏游祝您旅途愉快。
56个民族服饰一览表
56个民族服饰如下所示:
蒙古族: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游牧民族。首饰、长袍、腰带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4个主要部分,妇女头上的装饰多以玛瑙、珍珠、金银制成。
回族: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白色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
苗族: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银饰品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傣族:傣族服饰充分体现其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女饰追求轻盈、秀丽,服装的色彩极为出色。
傈僳族:傈僳族定居在滇西怒江地区。傈僳族的服饰很有特点,妇女穿绣花上衣,麻布裙,喜欢戴红白料珠、珊瑚、贝壳等饰物;男子穿短衣,外着麻布大褂,左腰佩刀,右腰挂箭包。
藏族:藏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藏。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
壮族: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朝鲜族: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朝鲜族人比较喜欢素白色服装,以示清洁、干净、朴素、大方,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
高山族: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色彩鲜艳,以红、黄、黑三种颜色为主,其中男子的服装有腰裙、套裙、挑绣羽冠、长袍等,女子有短衣长裙、围裙、膝裤等,除服装外,还有许多饰物,如冠饰、臂饰、脚饰等,以鲜花制成花环,在盛装舞蹈时,直接戴在头上,非常漂亮。
纳西族:“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圈中有一对垂穗。
布朗族:布朗族穿着简朴,妇女的服饰与傣族相似,上着紧身无领短衣,下穿红、绿纹或黑色筒裙,头挽发髻并缠大包头。男子穿对襟无领短衣和黑色宽大长裤,用黑布或白布包头。
阿昌族:阿昌族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多着各色大襟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怒族:怒族服饰的风格古朴素雅,妇女穿右开襟上衣,长及脚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红色的坎肩;年青姑娘喜欢在裙外系有彩色花边的围腰,已婚妇女的衣裙上都绣有花边。妇女头部及胸部多用珊瑚、玛瑙、贝壳、料珠、成串的银币装饰,戴钢质大耳环垂于肩部。
鄂温克族:鄂温克族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
鄂伦春族:鄂伦春族均着宽肥大袍。因过去主要从事游猎,服饰多以鹿、狍、犴皮制作。领口、袖口、襟边、大袍开衩处均有刺绣、补花等装饰,常用云纹、鹿角纹等。戴犴皮帽,女帽顶用毡子,上缝各种装饰和彩穗;姑娘戴缀有珠子、贝壳、扣子等装饰的头带。
赫哲族: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受满族服饰的影响,赫哲族的鱼皮衣多为长衣服,主要是妇女们穿用。其样式像旗袍,腰身稍窄,身长过膝。
门巴族:门巴族主要居住在西藏的门隅地区和墨脱县,其服饰有地区差异,门隅地区的男女皆穿藏式的赭色氇氆长袍,束腰带。戴褐色小圆帽,帽边镶桔**,前边留一个精巧、醒目的小缺口,具有民族特色。脚穿筒靴,靴筒用红、黑两色氇氆缝制,靴底为牛皮软底。
白族: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姑娘的头饰非常有特点,有着“风花雪月”的含义。垂下的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保安族:保安族的服饰,未婚女子多穿鲜艳的各色上衣,头戴细薄柔软透亮的绿绸盖头;已婚**以及中年妇女平时多戴白色卫生帽,外出时则戴黑色盖头;老年妇女多着深色服饰,戴白盖头。
布依族: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布依族的传统服饰是男着衣衫,女穿衣裙,妇女衣、裙均有蜡染、挑衣、刺绣图案装饰。
达斡尔族:达斡尔族男子夏穿布衣,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冬戴皮帽。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冬天男女皆穿寄卡米(皮靴),妇女穿以蓝色为主的长袍,夏日喜穿白袜、花鞋。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
德昂族:德昂族的服饰十分富有自己的特色,红德昂和花德昂支系的妇女剃光头后又用黑布包裹,喜戴大耳环,银项圈,穿蓝、黑色对襟短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下摆边用红、绿、黄三色小绒球装饰。
东乡族:东乡族的服饰与回族有相似之处,但其特点也颇为明显。男子多戴平顶的无檐帽,有黑、白两色,穿白衬衣,外套黑坎肩,穿青蓝色裤,老年人则以黑、灰、白为上。
侗族:侗族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一般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独龙族:独龙族的男女均散发,前垂齐眉,后披齐肩,左右盖耳。过去男女衣着均为麻布,穿时由左肩掖下抄向胸前,里右胸,露右臂,用草绳或竹针拴结,披落自如。
俄罗斯族: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俄罗斯族的传统服饰丰富多彩,人们在不同季节里,会选择不同颜色、不同款式的衣着。
哈尼族:哈尼族一般喜欢用藏青色的哈尼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裹头。妇女多穿右襟无领上衣,下身或穿长裤或穿长短不一的裙子,襟沿、袖子等处缀绣五彩花边,系绣花围腰,胸佩各色款式的银饰。
哈萨克族:哈萨克族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基诺族: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服饰简单古朴,他们喜欢穿自织的带有蓝、红、黑色彩条的土布衣服。
京族: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妇女内挂菱形遮胸布,外穿无领、对襟短上衣,衣身较紧,衣袖很窄,下着宽腿长裤,多为黑色或褐色。
景颇族:景颇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妇女穿黑色对襟,下着黑、红色织成的统裙,腿上带裹腿。盛装时的妇女上衣前后及肩上都缀有许多银泡泡、银片,颈上挂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子或银铃,耳朵上戴比手指还长的银耳筒,手上戴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柯尔克孜族:柯尔克孜族的服装,妇女多喜红色,穿短装。头戴圆形金丝绒红色花帽,叫“塔克西”,上面蒙上头巾。女穿对襟上衣,宽大无领,长不过膝,缀银中,多褶的长裙下端镶皮毛。也有穿连衣裙者,裙子下端带雏裥,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拉祜族: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拉祜族最喜爱黑色,以黑为美,以黑为主色。拉祜族妇女服装具有青藏高原妇女服装的特点,穿的是黑布长衫,长至膝下,两侧开衩且开衩较高,立领右襟,缀有银泡装饰,喜欢用红色或白色花边镶缀在袖口、襟边,显得光艳美丽。
黎族: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黎族服饰不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黎族妇女服饰,主要有上衣下裙和头巾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都织绣着精致的花纹图案。
珞巴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藏东南,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珞巴族妇女喜穿麻布织的对襟无领窄袖上衣,外披一张小牛皮,下身围上略过膝部的紧身筒裙,小腿裹上裹腿,两端用带子扎紧。
满族: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旗袍是满族妇女传统服饰,既具有东方色彩,又能充分显示仪态雍容文雅,被认为是表现女性美的典型民族服装,称誉世界。主要有四种形式:旗装、马褂、坎肩、套裤。旗装不分季节,男女均可以穿。
毛南族: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毛南族衣饰基本上与附近汉、壮族相同。妇女穿十分漂亮的镶有两道花边的右开襟上衣,裤子较宽并滚着花边,女装在袖口、裤脚上镶有红色或蓝、黑色的边条饰,不着裙。
仫佬族:仫佬族,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饰风格素朴简约。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土布,自染。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普米族:青年妇女均穿短上衣,古代是用麻制的,现代大多用棉布,以白黑红三色居多,右面开襟,下襟较短,窄袖高领。成年妇女都披皮披肩,披肩大多选用洁白的毛皮制成,美观大方。
羌族:羌族现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
撒拉族:撒拉族主要聚居在地处黄河沿岸的青海省循化地区。妇女服饰多为短上衣,外套黑色或紫色坎肩,着长裤,穿绣花布鞋。
畲族: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主要分布在福建福安、浙江景宁、广东、江西、安徽等省,多数与汉族杂居。其服饰大多是用自织的苎麻布制作,有黑蓝两色,黑色居多,衣服是右开襟,衣领、袖口、右襟多镶有彩色花边。
水族:水族自称“海水”,意为水人。她们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花棉帽。
塔吉克族:塔吉克族服装多用皮毛、毡褐为面料。塔吉克妇女肤色白皙,俏丽健美,喜穿红色或绣饰花边的大紫、大绿色调的连衣裙。少女则爱戴用紫色、金黄、大红色调的平绒布绣制的圆形帽冠。
塔塔尔族:塔塔尔族的服装很别致。男子喜穿绣花白衬衣,外加黑色齐腰短背心或黑色对襟长衫,裤子也是黑色的。小帽有黑、白两色绣花。女子以戴镶有珠子的小花帽为美,外面再罩上一块大纱巾,喜穿白、黄或紫红色连衫带绉边的长裙,以耳环、手镯和红珠项链为装饰。
土家族:土家族绝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湖北省、贵州省以及四川省(现在属于重庆市)。土家族“男女一式”的百褶裙,保留了远古时代“裳”的遗风。
仡佬族: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女裙长)。用布围于腰际,无摺皱,有如桶状,谓之“桶裙”。
土族:土族妇女服饰的象征俗称七彩袖,土族语称作秀苏,意为“花袖衫”。从最底层数,第一道为黑色,象征土地;第二道绿色,象征青苗青草;第三道**,象征麦垛;第四道白色,象征甘露;第五道蓝色,象征蓝天;第六道橙色,象征金色的光芒;第七道红色,象征太阳。
佤族: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佤族妇女装饰别具特色,喜戴大耳筒,宽手镯、细藤圈,标志着佤族人粗犷、豪放的坚强性格。
维吾尔族:“维吾尔”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一带。花帽,是维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
乌孜别克族:乌孜别克族的传统服饰,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样的小花帽为特点。花帽为硬壳、无沿、贺形或四棱形,带棱角的还可以折叠。花帽布料彩墨绿、黑色、白色、枣红色的金丝绒和灯心绒,帽子顶端和四边乡有各种别具匠心的几何和花卉图案,做工精美,色彩鲜艳。
锡伯族:锡伯族世居呼伦贝尔大草原和嫩江流域。锡伯族男子多身穿左右开襟的大襟长袍和对襟短袄,上套坎肩,下着散腿长裤腿带。妇女穿戴要讲究些,穿长及脚面的旗袍,要粘花边或绣花宽边,外罩坎肩,坎肩有对襟的,有大襟的,也贴花边。
瑶族: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裕固族:“衣领高、帽有缨”,是裕固族服饰的一大特点,生活和文化传统形成了服饰上的审美标准,服饰的样式、花色、刺绣图案、花纹都按其民族习惯形成并代代相传。
彝族: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服饰的色彩较为丰富,款式变化多姿,并且以大量银制品和刺绣装饰。
汉族: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
民族服饰特点:
民族服饰,是指各民族本身文化中独有特色的服饰,也可以称为地方服饰或民俗服饰。在一些民族国家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在日常的时间虽然多以西装打扮为主,但在节庆、宗教仪式、国家典礼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则会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
通常在服饰上的一些装饰品中可以推断出穿戴者的婚姻状态、社会或宗教地位等。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印染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色彩表现、饰品工艺、文化价值等因素。2008年,共15个民族的民族服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民族服饰
11月中旬去拉萨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准备,各种准备,求详细。
11月西藏白天温度在10℃以上,而且冬天的西藏多晴朗天气,基本都是艳阳高照的,只要待在有阳光的地方,基本不会很冷。里面穿上一件保暖套装,外面套上一键加绒加厚的外套基本就差不多了。
如果本身就是那种不怕冷的人,里面穿上打底保暖衣物,外面套上加绒加厚的卫衣也是可以的。当然如果本身就比较怕冷,就得在里面多添两件保暖衣物了。
11月西藏晚上降温之后还是挺冷的,基本都在0℃以下。如果晚上需要出门,那可需要好好做好防寒保暖的措施,否则一不小心感冒了就会很痛苦。西藏是高原地区,氧气本来就少一些,鼻子堵了之后会更难呼吸,治愈起来也会很慢,最主要的还是会影响西藏旅游体验。
建议穿上羽绒服这样的保暖衣物,保暖套装、加绒加厚的内搭都需要穿上,头部的保暖也需要注意,普通的鸭舌帽没有保暖作用,需要加绒加厚的帽子。如果没有特殊需求,冬天入藏游玩,晚上一般还是不建议出门,安心在酒店吹空调或暖气就好了,西藏的酒店基本都有制氧机和加湿器,舒适度还是非常不错的。
走一圈我还叫叶拉线-错过的珠穆朗玛,放弃的古格王朝(三)
G219,也就是走了二天的新藏线,这是一条堪称挑战人类极限的道路,绵延2千余公里,被誉为世界上最孤独、最荒芜、最危险的公路。因为进入高海拔地区之后,你将不断行驶在海拔4500以上的山路,含氧量只有平原的1/4。高海拔、缺氧引起的高反,路途枯燥气候无常引起的体力和视觉疲劳,对身体和车技都是极大的考验。你又不可以随便停车休息,因为没有你可以休息的地方,只能一直走。
我们离开日土,带着小心、谨慎、对西藏对阿里那种敬畏的心情,开车上路。
第四节 在西藏
从日土出发已经过了上午十点,天气很好,阳光很足。今天的路程是最有争议的一天,因为有二条线路可以选择,第一条:从日土出发去札达,有阿里最为著名的札达土林和古格王朝遗址,路程很近,下午2点左右就可以到达,也不算难走。第二条:从日土出发直接到普兰,中途看冈仁波齐和玛旁雍措,晚上住普兰,470公里七个小时,我担心我小伙伴的身体是否可以开7-8个小时。在车上的第一个小时,我俩一直在讨论去哪里,不是争吵,出门的时候一定不要吵架,尤其是自驾游,最后我们还是选择了去普兰,不因为别的,只因为我想洗澡想吃正常饭菜想好好睡一晚。我的身体素质一直还是不错的而且高反不严重,已经二天没有洗脸洗头发了,而且吃的一点都不舒服,急需要休息。就这样,放弃我执着的古格王朝,一路向南去普兰。
今天第一个山口,拉梅拉达坂,海拔5131,不下车一直开,这时身体状况路况都是非常好的,一口气翻越。
下山吃东西,第一次发现这种水果罐头好好吃,很适合干燥缺氧的高原,尤其是我们的身体需要大量的糖。
社会主义新西藏
二天没次头发洗脸的照片,平时二天不洗头发也不觉得脏,可是我是在山里土里穿梭了二天了,那一头的灰清晰可见。觉得是不是去西藏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才比较配阿里的山和土。
继续爬山,远处看不尽数不完的山。到了特别期待的一个地方,而此时不是黑夜,略显尴尬。阿里天文台,海拔5100米,此时开始会有喘不过气的感觉。2018年11月27日,“阿里天文台科普站”正式挂牌,可惜我们很遗憾的不能在此过夜看星星。阿里天文台是北半球看银河最美丽的地点,但是不太建议冬季,身体会受不了的,观测点还要再爬高几百米,这个高度在夜里阿里的户外真的不是开玩笑。纵然要手可摘星辰,也要喘得过来那口气。
狮泉河达坂海拔4785米,体感无高反感觉。
此时路况非常好,一马平川,下山,上山,下山,上山。
海拔4636米,雅切拉达坂,更低一些,有牧民在周围放牧。
下了雅切拉达坂,一路向南,一直都是下坡,路像在平地一样,我们体感状态非常好,一直飞奔,转眼临近冈仁波齐,又有点激动了。
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如果说信仰,我是对藏传佛教有一点偏倚的。如果说山脉,我最喜欢的就是冈底斯山脉。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冈仁波齐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冈仁波齐,海拔6656米。
在古代,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关于转山,我的体力真的不行,大家可以找一部叫做《转山》的**来看。
下面这张我和冈仁波齐的照片,我的小伙伴依旧不下车,外面大约八级大风,我穿了二个羽绒服瞬间被打透,无法呼吸,刺骨的寒风和充足的日照对比强烈。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雍仲苯教、印度教、藏传佛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前佛教时代的象雄雍仲本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冈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Mt.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经常可以在普兰看见大批的印度朝圣者。
圣山圣湖,相依相伴,岗仁波齐峰和玛旁雍措湖被誉为神山、圣湖。
转弯去普兰开始走X207,第一个入眼的就是碧蓝色的玛旁雍措,在岗仁波齐之南,其周围自然风景非常美丽,自古以来佛教信徒都把它看作是圣地“世界中心”,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藏地所称三大“神湖”之一。它也是亚洲四大河流的发源地,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经,俱舍论》中所记载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玛旁雍措。东为马泉河,南为孔雀河,西为象泉河,北为狮泉河。玛旁雍措-“不可战胜的碧玉之湖”,藏语里“玛旁”就是不败,战无不胜的意思。
据说玛旁雍措是最圣洁的湖,圣水可以清洗人心灵中的烦恼和孽障。她是心灵中尽善尽美的湖,她是这个宇宙中真正的天堂,是众神的香格里拉,万物之极乐世界,印度教说它是湿婆神的住所。玛旁雍措美丽的不真实,颜色蓝的不像人间的湖水,所以佛教称“圣湖”。每到夏秋季佛教徒扶老携幼来此“朝圣”,在圣水里沐浴净身以延年益寿洗干净百世罪孽。
无独有偶,除了玛旁雍措外,这边还有一个小湖,那就是拉昂错。人们认为玛旁雍措是诸神之地,是离天堂最近的圣湖,拉昂错,人认为它是罗刹王的主要聚集地,印度古代《罗摩衍那的故事》中诱拐美女斯达的九头罗刹王就住在这里。尽管看上去它与玛旁雍错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也很美丽,但一些旅游者声称他们在此湖边遇到一引起不吉利的征兆。佛教徒还认为,玛旁雍措和昂拉错分别代表光明(或阳性)和黑暗(或阴性)。但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一条湖底的河道相互沟通的。相传,曾经在玛旁湖中有两条金鱼,有一次它们之间发生了冲突,进行了一场你我活的较量。其中的一条金鱼招架不住便凿开了一条河道流到昂拉错湖中。人们认为两湖之间的相互流通是件吉祥之事,如果河道干涸,两湖之间中断来往会引起人间的灾祸。
过了圣湖海拔急剧下降,一路需踩着刹车走,慢慢看见村落看见树木看见电线,普兰到了。
普兰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南部、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峡谷地带及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阿里从古至今通往尼泊尔、印度进行经济、文化、宗教交流的重镇,对外贸易通道,也是中国12个3国交界的边境县之一,中国边境贸易和陆上运输口岸。又是西藏自治区2个边境口岸之一,为国家二类口岸。219线贯穿东西,普兰县城南距中尼边境约10千米,海拔仅为3800,从日土到这里突然觉得很舒服很舒服。
我在路上预定了普兰县一个普通的宾馆,到了以后觉得环境不好就退了,天色还早,我们俩开着车在县内闲逛找酒店。普兰没有我想象的边境城市的那种繁华,我们最后在逛了二圈后,找到一个刚刚营业的酒店,普兰生态园大酒店,外面感觉还可以有停车场。进去一看,内有洞天,足足的五星酒店,非常暖和氧气十足,管不了那么多了,果断交钱拿行李去房间。酒店自己就有中餐厅,真的是什么都可以吃到,那种幸福真的是高反和疲惫一扫而光。
饭后洗澡、洗衣服,路上2天的脏衣服还有二天没有洗脸洗头发的我们,终于可以洗澡了。特别介绍我的洗衣袋,折叠的防水的,可以洗脚可以洗衣服,白天可以装脏衣服装日用品,特别好用,买了二三年了每次出门都要带着。
我小伙伴特殊的挂衣服方式?
特殊介绍一下这个西瓜吧,这个西瓜是在和田夜市买的跟了我们2天了,这个西瓜在车上已经冻了此时必须解决掉,因为房间的暖气太热了,还有弥散吸氧,吃着西瓜简直太舒服了。
每日重点:倒视频、规划第二天路线,看一下第二天沿途路况,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很多年了,我觉得还是蛮好的,外出变化太多了,很多时候和在家里想的不一样,一定要有预见性,不管多难受多疲劳都要看第二天的路况。
睡觉前把弥散吸氧开到最大,就跟在家里一样,温暖氧气充足。太需要好好休息,已经二天晚上没有睡好觉,都是在饥寒交迫缺氧喘不过气中度过。
睡好觉吃好饭,休息好了,我小伙伴说他都不想走了,让我自己开车跑下半程。收拾好吃完早饭准备出发,今天要离开阿里,今晚还是二个选择住仲巴或是萨嘎,路上研究。
洗干净后,一点灰土没有。
当天阳光非常好,小伙伴也恢复了体力,小伙伴背后是普兰,那座雪山是和冈仁波齐一样雄伟的纳木那尼峰,也是非常雄伟壮观。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至今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至今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我们非常幸运,第二天早晨有幸再次看见。
这时远处突然出现了一群藏原羚,注意它们不是藏羚羊,体型比藏羚羊偏小,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个时间它们是出来喝水吃草的。
无人区特别和谐的美,高原、雪山、蓝天、湖水、小羊。
小羊看见有人有车,立刻飞奔上山,以特别快的速度和家人们汇合。
继续走,即将离开阿里,即将结束219。
每一个有国旗的检查站
新藏线后半最高垭口,马攸木拉山,这里是阿里和日喀则的分界线,翻阅过这里便离开了阿里地区进入日喀则市,就意味着新藏线接近了尾声。从马攸木拉山到萨嘎县海拔基本持续在4600米左右,全程限速60,300多公里要走6个小时。进入西藏的限速远远严过新疆,但是后来我俩算了,就算是让你随便跑,这种路况和体感也不会跑的太快。
离开阿里虽然海拔没有改变,但是瞬间感觉很舒服,高反有所减轻。真的是信了人们说的,阿里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举个例子,海拔4800米在阿里会特别难受,但是在日喀则就会有所好转。我们也通过这次旅行明白了一点,不是所有的高原都是一样的,不是所有的高反都是一样的。
去仲巴的路上开始出现水草,出现牧民,我们在阿里的一路都没有看到这种景象。去仲巴的路上,有一段路被称为景观公路,二侧牧民很多,牛羊成群,水草丰美,丝毫没有阿里那种荒凉的气息。我们选择了一处方便下路的草地开了过去,这是二家标准的牧民家庭,他们只会说你好谢谢这样的话。我问他们孩子几岁了都听不懂,看到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孩子带我去帐篷里,帐篷里面很黑很简陋,几个板凳拼的床,上面有一些简单的被褥,帐篷中间是一个小火炉,炉子上烧着热水。我给小姑娘很多巧克力和糖果零食,她一直看着我笑,告诉我好吃。在帐篷外面是正午时分,太阳高高的照在高原上,十分温暖,远处雪山连绵起伏,小羊一群一群的栖息在蓝天白云下的草地上。
和家里的男主人聊天,这个小伙子很小,只是常年在户外,风吹日晒让他看上去显得很苍老。很有意思,他也听不懂我在说什么,我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是我们都在一直说着关于高原的种种。我问了一些问题,他一直在笑,非常憨厚朴实的藏族同胞。
后来我和这个姐姐聊天,她有着所有藏族女性腼腆害羞,总是不好意思的笑笑,然后红着脸点头,后来她就回到了帐篷里,一直很害羞,直到我们离开时才出来送我们。
仲巴县,隶属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日喀则市的西部,日喀则市的最西端,喜玛拉雅山以北。仲巴县是较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与尼泊尔接壤,冈底斯山脉斜贯该县中部,全县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虽然离开阿里,但是这里临近阿里,海拔还是比较高的,走几步或者在户外一直说话,还是会有高反的感觉。
离开牧民家,继续开车到了霍尔巴县。位于日喀则市仲巴县西部,也是一个边境县城,与尼泊尔交界,2019年脱贫,经济以牧业为主。没有停留,继续走。
没在仲巴住,时间太早了,继续前行,住萨嘎。路过突击拉山,海拔4920米,此处有些高反,这里是仲巴县和萨嘎县的分界,翻过这座山离落脚点萨嘎县就又近了一步。
在傍晚十分,终于到了萨嘎,突然降温,我的小伙伴也开始出现不舒服的反应,高原的夜晚总是很难受的,因为气压降低氧气含量更少。
萨嘎,藏语意为“可爱的地方”。隶属日喀则市,位于自治区西南部,日喀则市的西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冈底斯山脉以南的西南边缘,属边境县之一,为日喀则市西部三县(仲巴、萨嘎、吉隆)之中心,南与尼泊尔为邻。县城在雅鲁藏布江上游,境内219国道横贯全县东西,也是拉萨通往阿里普兰的交通要道。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此休息,因为县里环境会好于仲巴。
我们是10月25日到达萨嘎,这是全程我们住的唯一一个贫困县,萨嘎是2019年12月9日,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研究批准退出贫困县。
在路上预定了一个酒店,到了以后发现条件不行,又是我一个人进去办理入住,阴森黑暗,大厅里有很多神像和图腾唐卡,有点恐怖。又没有服务员,又是我自己一个人找遍酒店,最后在三楼找到了晒太阳的服务员,看了房间觉得不太满意,就退了继续开车找酒店。最后在萨嘎县政府旁边找到了一个酒店,可以停车可以吸氧,我觉得就差不多了,但是还没有暖气,但是我们有小太阳和电热毯。入住以后,我们租了一个150元的氧气瓶,晚上小伙伴可以一直吸氧,这个太重要了,毕竟萨嘎也是海拔4500多米,晚上是很难受的。
出去吃饭,找了一圈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虽然到了西藏,可是我一点都不想吃藏餐,最后找了一家川菜吃了一点。由于高原的物理环境,所有的饭菜都感觉没有熟,随便吃点热乎的就可以。萨嘎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境县城,县里的繁华远超过日土和普兰,车水马龙的,很多越野车队,去日喀则的,去阿里的,去拉萨的,所有人都要走这里,所以治安很严,我们在县城路上开车,第一次遇到有交警要看证件,在酒店第一次遇到晚上有警察检查身份证,可见这个县城的重要性。
到房间我先吸氧,然后去充电整理物品。虽然离开了阿里,但是不能大意,要时刻保持体力,毕竟还是海拔4500米的高原。
小伙伴吸氧,看地图,身体状况不错。
特意说一下,这个酒店是山东人开的,威海荣成的,感觉很亲切,他们说也快回山东了,冬天这里都是没有人的,气候太恶劣了。
一晚上睡得不好,非常冷。第二天要走很多路去日喀则,起床特别冷,哆哆嗦嗦的退房、热车、找地方吃饭,远远的就看到路边有家热气腾腾的包子铺,包子、热粥、茶叶蛋、热豆浆全都有,我俩特别高兴。老板娘是安徽人,特别热情,我和她聊的特别高兴,东西也特别好吃,因为高原包子是蒸不熟米粥是煮不烂的,她为了能让客人吃得好,要先用高压锅压一次,再放到火上蒸煮。一年在这边半年,每天四点起床做饭很辛苦。
安徽的老板娘,这是我们吃的最好的一顿饭,好吃又干净,至今在家回忆起都觉得那一顿早餐好幸福。
这种早餐在旅游淡季的高原是非常难得的,吃完饭我去当地最大的超市补给食物氧气,真的是非常繁华的一个地方,这里的超市竟然有进口商品柜台,还有当地特产的红糖,据说这个吃了可以缓解高反,于是买了一些。买了很多水果零食,继续出发。
吃完饭从萨嘎出发去日喀则,中途路过拉孜县结束219新藏线,进入318川藏线。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向南走214县道经吉隆县再到国道318线,另一条则是按219新藏线经昂仁县到达拉孜县。为了完整走完219新藏线,我选择放弃通往佩古错、希夏邦马峰、樟木口岸的前者,一直走G219。
这条路明显会觉得越走越富裕,从寸草不生的阿里慢慢到牛羊成群的普兰,从车水马龙的萨嘎慢慢到房屋规整的热切乡。
在日喀则虽然没有阿里的高反严重,但是平均海拔4500-5000的海拔还是很不舒服的。
开着开着路旁的里程碑到了2019公里,拉孜县也在咫尺之间。新藏线也即将结束,我更想说它还是叶拉线。2019年的年底,我完成了十几年二十年的一个心愿,去了一趟新藏线,想了十几年,准备了十多天,短短4-5天完成了这条路线。有人说二人一车太危险,有人说你选择一年最不适合的季节来了,有人说你们路线太长太疲劳了……纵然遇到的困难很多,遇到的好人也很多,不知道是一种什么心情。
噶拉山4778
这里必须说一下,下嘎拉山的时候,遇到了这几天都没有遇到的困难。一个个U字型急变X字路型出现,有几个转弯我们甚至要刹车完全停下再加油慢慢转弯。这条路还是双向行车,不断上来的大车让你瞬间崩溃,大角度下铺路非常难走。在219这条路你会看到各种S型、U型、C型、V型、L型、W型弯道,甚至下图这种XYZ型也能碰上。
帮拉山海拔4710米
新藏线最后一个垭口,昂拉山海拔4517米,下了这座山即将结束这条路转入318。
2019年10月26日下午3点06,历时4天半,2000多公里,跑到了叶拉线的终点。也没有什么纪念碑,就是走着走着就突然到了,那就是一个路口,如果说有什么特别,旁边有几家卖食品的小商店,仅此而已。一个准备好久的终点,其实只是地图上一个点而已。
沿着边境走过的路,标准的叶拉线。
到日喀则,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西南部,西衔阿里地区、北靠那曲市、东邻拉萨市与山南市,外与尼泊尔、不丹、印度等国接壤;南北地势较高其间为藏南高原和雅鲁藏布江流域。
日喀则市境内定日县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桑珠孜宗堡和江孜古堡都是曾经的政教中心。有亚东口岸、樟木口岸和吉隆口岸,海拔4000米以上,地处喜马拉雅、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三大山脉中段。
在日喀则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即珠穆朗玛峰(8848米)、洛子峰(8516米)、马卡鲁峰(8463米)、卓奥友峰(8201米)、希夏邦玛峰(8012米)。其中位于日喀则与尼泊尔边界上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8848.13米,雄居世界之巅,昂首俯视群山,还有7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
很遗憾,由于时间、天气等问题,我们没有转弯去珠峰,珠峰留给了下一次进藏。
酒店很推荐,日喀则乔穆朗宗酒店,四星。很不错,有空调、有停车场、?有氧气开放,应该是当地最好的酒店,在市中心,周围吃的很多。酒店特别有民族气息,每个楼层摆设都不一样,很多雕塑都很震撼,当天休息的很好。
在酒店不远处随便吃点火锅,竟然是黑龙江人开的,聊聊天,很疲劳简单吃饭。
吃完饭,我俩在日喀则街上散步,因为高反,一条1.5公里的路,慢慢的走了很久,看到了很多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逛了一些藏族的食品店、服装店,日喀则是一个融合性比较强的城市,每个省份都有人在这里生活、做生意,如果不考虑海拔,这里生活真的很舒服,很像内地一个三线的城市。
第二天,走318的第一天,出发进拉萨。
318国道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千米,经过上海、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七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这条路也是进藏走的最多的一条,四川到拉萨路段景色为精华路线也称川藏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